24h服务热线:


400-968-6608 156-2455-5868

山东华晨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 雕塑资讯 >>业界资讯 >> 广场雕塑的大众化与娱乐化
详细内容

广场雕塑的大众化与娱乐化

一、大众文化催生了“泛雕塑”现象的出台

所谓“泛雕塑”的“泛”,指的是一种超越传统而狭隘的本体论雕塑观念,走向更为宽泛、博大的综合式、开放式的雕塑概念,传统雕塑的概念只是包含了“雕”(减法)和“塑”(加法)两种方法, 无论是在材料、技术手段,还是在美学观念、文化意蕴上都是单一、狭隘,它追求的是一种单极、线性的艺术逻辑和美学理念,而泛雕塑则是具有多维性、多元化(多样化)、开放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传统概念中以雕刻为主的雕塑,还涵盖包含立体造型的艺术,比如装置艺术、现成品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等。

“泛雕塑”概念的提出,和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当代审美的泛化、艺术的通俗化、艺术的综合化等的兴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泛雕塑”意味着在当代大众审美空间的泛化前提下,以一种宽泛、包容和多元的评判标准来重新审视雕塑不断变革和拓进的趋向,它表明当代雕塑已不是封闭、独力的艺术样式,它日益与相近的姊妹艺术彼此交融、相互影响,这说明对雕塑概念的定位,必然是跨界的、整合性地研究,也就是说必须要把当代雕塑置放于当代泛文化、泛审美的大背景下予以反思,把相似而又不同的艺术门类加以融会、统一,在多元化的视点将雕塑与其它艺术新样式彼此比较、印证,同时也在不同文化和不同艺术样式的对接与整合中发现新的雕塑生长点。这种“泛”,并不是空洞、混乱的拼凑。它是在泛文化、泛审美的趋向影响下产生的新的雕塑观念。

所谓泛文化是指文化本身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了三个层面:其一,文化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类特性”,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定及其产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现象,文化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离开了人,也就无所谓文化;其二,文化作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其活动成果的统一体。在这一意义上,文化即是“社会化”;其三,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所揭示的是一定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方面,是人的意识领域的特殊性问题,因而必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就是“意识化”。将这三个层面统一起来,一言以蔽之,文化是人类的、社会化的、意识化的特质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所有活动、过程和产品。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随着现代大众传播手段的迅速普及,随着大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大众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娱乐要求的升高,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开始崛起。大众文化目前已经渗透到生活和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时装、服饰、旅游、广告、选美、影视、音乐、舞蹈、美术、通俗文学、肥皂剧等方方面面,成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崛起已成为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大众文化是适应新的时代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新型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特定的精神内涵。它具有五个基本特点:第一,它是一种依赖大众传媒的信息时代的文化;第二,它是一种消费型的文化;第三,它是一种市场文化; 第四,它是一种与国外接轨的世界性文化;第五,它是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2]

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美学也摆脱了神秘、高雅,开始走向日常化、生活化,这种日常化、生活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指的是那些艺术的亚文化,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及超现实主义运动;其二,指的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在艺术反文化的发展中,在19世纪中后期的先锋派艺术中,生活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种既关注审美消费的生活、又关注如何把生活融入到(以及把生活塑造为)艺术与反文化的审美愉悦之整体中的双重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消费、对新品味与新感觉的追求、对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的建构联系起来;其三,指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影像在当代消费社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像生产能力的逐步增强、影像密度的逐步加大,使它所涉及的领域无所不在,影像将我们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真实与影像之间的差别消失了,日常生活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同时出现了仿真的世界和后现代文化。

美学的泛化和俗化,导致由审美向审丑、从美到非美的蜕变。美和艺术正在告别传统的优美、崇高、悲剧等范畴,走向荒诞、丑陋与消费。在流行艺术的大举进攻下,精英艺术开始向流行艺术靠拢,二者已不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互相渗透,甚至长期受到压制的流行艺术开始凌驾于精英艺术之上。由于流行艺术的冲击,导致了传统美学的审美阈限、艺术疆域的根本改变。[3]新的美学样式的出现,使传统的美与艺术的外延边界不断地被侵吞、拓展,甚至是被改变。这是一个美学扩张的时代,审美内容、读者趣味、艺术媒体、传播途径都在发生一场巨变。美和艺术的选择比以往更自由、更广泛,美与科技、美与环境、美与商品、美与传媒、美与劳动、美与交际、美与行为、美与生活都在相互渗透。[4]艺术的独创性、个别性日益被消解,艺术的复制性、大众化、消费性愈加强烈和突出。这一方面导致了艺术的生活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生活的艺术化。审美与生活的同一导致了美学从单一走向多维、由 确定性走向了非确定性,总之美学走向了泛化。在泛文化、泛美学的刺激和浸淫下,雕塑艺术也逐渐地走向了泛化。艺术不再追求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精英意识,而是努力寻求与大众的融合,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媒介。

技术支持: 济南仁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